心脏供血不足时可能出现心跳加快或减慢,具体表现与缺血程度、病变部位及个体差异有关。心脏供血不足的典型心率变化主要有代偿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性心动过缓、心肌缺血性心率波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严重缺血导致的心率失常。
1、代偿性心动过速:
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心肌缺氧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反射性引起心率增快。这种代偿机制通过提高心输出量来弥补单位血液携氧量的下降,患者常感到心悸伴随胸闷,活动后症状加重,静息时心率多维持在每分钟100次以上。
2、心律失常性心动过缓:
下壁心肌缺血易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尤其是右冠状动脉供血区病变可能引发窦房结功能抑制,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这类患者心率可低于每分钟50次,伴随头晕、黑朦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窦性停搏或房室传导阻滞。
3、心肌缺血性心率波动:
缺血心肌局部电活动不稳定可能导致心率忽快忽慢,常见于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心电图可显示窦性心律不齐与室性早搏交替出现,这种心率变异性与缺血导致的自主神经调节失衡密切相关。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长期心肌缺血会改变心脏自主神经张力平衡,约40%患者出现昼夜心率节律异常。白天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导致心率增快,夜间迷走神经代偿性亢进又引起显著心动过缓,这种交替现象提示心肌灌注储备严重下降。
5、严重缺血致心率失常:
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心肌电活动紊乱可能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前壁缺血更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表现为心率突然增至每分钟150次以上;而广泛心肌梗死则可导致心脏骤停,此时心率完全消失。
心脏供血不足患者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2000毫克以内,优先选择深海鱼、燕麦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建议进行每周5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心率不超过(220-年龄)×60%为宜。戒烟限酒,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睡眠时采取左侧卧位减轻心脏负荷。定期监测晨起静息心率,若连续3天心率低于50次/分或高于100次/分应及时就医。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冠状动脉痉挛,外出时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