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腹痛伴呕吐可能由饮食不当、急性胃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肠套叠、阑尾炎等原因引起。
1、饮食不当: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暴饮暴食或食用*冷*食物易引发胃肠痉挛。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疼痛,呕吐后症状可缓解。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少量多餐,避免进食过快过饱。
2、急性胃肠炎:
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除腹痛呕吐外,多伴有腹泻、发热等症状。需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等药物调节肠道菌群。
3、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见于3-10岁儿童,与呼吸道感染相关。疼痛多位于右下腹,超声检查可见淋巴结肿大。通常采用热敷缓解症状,严重时可使用解痉药物如颠茄合剂。
4、肠套叠:
婴幼儿急症,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大便。发病6小时内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若出现血便需立即就医。
5、阑尾炎:
初期表现为脐周痛后转移至右下腹,伴呕吐、低热。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超声可见阑尾增粗。确诊后需手术切除,拖延可能导致穿孔引发腹膜炎。
患儿发病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推荐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胃肠负担。注意观察呕吐物性状及排便情况,记录腹痛持续时间与部位。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体温超过38.5℃需物理降温。症状持续超过6小时或出现精神萎靡、血便等警示症状时,务必及时前往儿科急诊就诊。恢复期可循序渐进增加食物质地,配合腹部*促进肠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