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是鲶形目下属鱼类的统称,亦称塘鲺、胡子鱼、鲶巴郎等,广泛分布于珠江、长江、淮河、黄河、黑龙江等水系中,常见种类有土鲶、大口鲶、塘鲺、埃及塘鲺、红尾鲶等,下面一起来看一看鲶鱼效应是什么意思吧!
一、意思论述
鲶鱼效应亦称鲢鱼效应、鲇鱼效应等,意思是“引入外界的竞争者,往往能激活内部的活力”,常用来比喻安于现状的人需要用于激励的“鲶鱼”,从人才开发的角度上看“鲶鱼效应”是企业管理者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具体是指组织管理部门通过引进优秀人才来激活原有员工的活力。
二、形成过程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沙丁鱼,活沙丁鱼要比死沙丁鱼贵得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带活沙丁鱼回港,经种种努力大部分沙丁鱼还是会在中途窒息而死,后来有人在装沙丁鱼的鱼桶里放了一条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便四处躲避,最终大部分沙丁鱼都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三、常见效应
1、蝴蝶效应: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含义是“任何微小的初始变化,经不断放大都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影响”。
2、青蛙效应:假如把青蛙直接扔进开水里,青蛙会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而奋力跃出水面,从而获得*存的机会,但把青蛙放在温水里并逐渐加热时青蛙会在舒适之中被烫死了。
3、羊群效应:羊群实际上是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常盲目的左冲右撞,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4、木桶效应:木桶效应亦称短板效应,指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每个人都应该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并尽早补足它。
5、二八效应:二八效应亦称二八定律、帕累托法则,指任何一组东西中重要的只占20%、80%都是次要的,例如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却只拥有20%的财富。
鲶鱼是鲶形目下属鱼类的统称,亦称塘鲺、胡子鲶、鲶巴郎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最常见,肉食性,主要以小型鱼类、虾类、底栖软体动物、水*昆虫等为食,下面一起来看一看鲶鱼吃人是不是真的吧!
一、鱼种论述
鲶鱼是鲶形目下属鱼类的统称,全世界共有34个科、310个属、约2316种,我国已知的有13科、32属、132种,绝大多数种类都*活在淡水中,只有海鲇科和鳗鲇科分布在热带海域,在国内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库、沼泽等水体均有分布。
二、个体大小
鲶鱼个体大小因种类不同而不同,例如土鲶最大个体可达2~3千克,大口鲶最大个体可达50千克,寄*鲶最大个体都不到10毫米,所有鲶鱼中体型最大的是湄公河巨鲶,最大个体可达200~300千克,其次是六须鲶鱼,最大个体可达200千克以上。
三、吃人传闻
1、1988年,尼泊尔的一位十七岁的*在跳到水中游泳时被一个很大的东西拖入水中,此后该地又连续发*了好几次水怪吃人事件,但尚无有力的证据表明是鲶鱼干的。
2、2007年,尼泊尔一名十几岁的少年在大卡利河中游泳时被一个神秘的水怪拖走,有目击者称这个神秘的水怪长得像一头猪,但并不是一头猪,更像是一头猪的加长版。
四、巨型鲶鱼
1、六须鲶鱼:六须鲶鱼是鲶科鲶属淡水鱼类,俗称欧洲巨鲶、欧洲六须鲶、食人巨鲶等,广泛分布于东欧、中亚等等,寿命可达80年,体长最大可达5米,体重可超过300公斤,2008年柏林有三人在河中游泳时被不明*物拖走,后来证实很有可能是被六须巨鲶吞食的。
2、湄公河鲶鱼:湄公河鲶鱼是芒(鱼芒)科芒(鱼芒)属淡水鱼类,学名巨无齿芒(鱼芒),别称湄公河巨鲶等,主要分布于湄公河流域,体长最大可达2.5~3米、体重可达200~300千克,2013年5月1日泰国渔民在湄公河流域捕获了一条长2.7米、重298公斤的湄公河鲶鱼。
综上所述,鲶鱼吃人目前尚无有力的证据能证实,而且巨型鲶鱼并不一定是肉食性动物,例如体重可达300公斤的湄公河鲶鱼就是以水*植物和藻类等为食,但鲶鱼肯定是吃动物尸体的,在印度恒河中就有大量靠尸体为*的鲶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