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POF)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卵巢功能衰退,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同时伴有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和雌激素水平降低。对于卵巢早衰患者,促排卵治疗是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适合卵巢早衰患者的促排卵方案及常用药物。
一、适合卵巢早衰的促排卵方案
(一)微刺激方案
适用人群:卵巢储备功能差、对常规促排卵反应不佳的患者。
方案特点:使用小剂量的促排卵药物,减少对卵巢的刺激,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风险。
药物组合:通常使用克罗米芬(CC)或来曲唑(LE)联合低剂量的促性腺激素(Gn)。
(二)高孕激素卵巢刺激方案
适用人群:卵巢储备功能差、对常规促排卵反应不佳的患者。
方案特点:通过高孕激素预处理,改善卵巢的血流和反应性。
药物组合:使用黄体酮胶囊或地屈孕酮片进行高孕激素预处理,随后使用促性腺激素(Gn)进行促排卵。
(三)GnRH激动剂长方案
适用人群:卵巢储备功能差、对常规促排卵反应不佳的患者。
方案特点:通过GnRH激动剂(GnRH-a)进行降调节,抑制内源性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使卵巢在促排卵过程中更敏感。
药物组合:使用GnRH-a进行降调节,随后使用促性腺激素(Gn)进行促排卵。
(四)自然周期方案
适用人群:卵巢储备功能极差、对促排卵药物反应极差的患者。
方案特点:不使用促排卵药物,等待自然卵泡发育成熟。
药物组合:通常不使用促排卵药物,仅在卵泡成熟时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导排卵。
二、试管婴儿常用的促排药物
(一)口服促排卵药物
克罗米芬(CC)
作用机制:通过竞争性占据下丘脑雌激素受体,干扰内源性雌激素的负反馈,促黄体生成激素(LH)与促卵泡生成激素(FSH)的分泌增加,刺激卵泡生长。
用法用量:月经周期第2~5日开始,起始剂量为50mg/d,连用5d;如卵巢无反应,第二周期逐渐增加剂量(递增剂量50mg/d),较大剂量为150mg/d。
适应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黄体功能不足、排卵不良导致的不孕、不明原因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I或II期、配合人工授精治疗。
禁忌证:下丘脑-垂体功能低下,基值E2<30pg/ml,孕激素试验(一)。卵巢病变:卵巢功能衰竭、卵巢发育不良、反复卵巢囊肿形成。肝功不良。
来曲唑(LE)
作用机制:阻断卵巢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从而解除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负反馈抑制,Gn的分泌增加,促进卵泡发育。
用法用量:自月经第2~5日开始使用,起始剂量为2.5mg/d,连用5d;如卵巢无反应,第二周期增加剂量(递增剂量2.5mg/d),较大剂量为7.5mg/d。
适应证:雌激素偏高、内膜薄、克罗米芬抵抗、PCOS。
不良反应:轻度疲乏,头晕,嗜睡,体重增加等,随着药物的停止,副反应会降低。
(二)注射类促性腺激素类药(Gn)
HMG(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作用机制:促进卵泡发育及分泌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生。
用法用量:根据激素测定及超声监测卵泡增长情况,随时调整用量,开始剂量75~150U,不超过300U。
适应证:WHO I型的排卵障碍患者、PCOS的排卵障碍者。
禁忌证:卵巢功能衰退,高Gn性闭经者不宜应用。
FSH(促卵泡生成激素)
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次级窦前卵泡发育,促进颗粒细胞分裂,诱导芳香化酶产生排卵前颗粒细胞内的LH-R产生,为排卵做准备。
用法用量:3~4d内蓄积3倍达到稳态。达峰时间为12h,半衰期40h,重复给药比单次给药血药浓度高1.5~2.5倍。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作用机制:促使卵巢分泌雌激素,孕酮,起到黄体支持的作用。促使卵巢分泌多种血管活性因子,增加血管通透性。促使成熟卵泡排出。
用法用量:注射HCG 5000~10000IU或rhCG 0.25μg,36~38h后取卵。
适应证: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模拟LH峰起扳机作用,诱发排卵。黄体功能不全(LPD),自排卵之日开始每日或隔日注射。先兆流产或复发性流产。
rLH(重组黄体生成素)
作用机制:早卵泡期,与卵泡膜细胞膜上LH/hCG受体结合,刺激其分泌雄激素,为颗粒细胞合成雌激素提供底物,以支持FSH诱导的卵泡发育。卵泡中末期,LH峰促使卵母细胞成熟、排卵、启动黄体形成。
用法用量:添加剂量75-150IU,与rFSH比例多为2:1.
适应证:卵巢慢反应,高龄,低预后人群,配合Gn诱导排卵。
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作用机制:GnRH-a与GnRH受体有高度亲和力,刺激垂体Gn急剧释放(flare-up),在首次给药的12h内,血清FSH上升5倍,LH上升10倍,E2上升4倍。
用法用量:短效制剂(0.1mg)每日使用,长效制剂(3.75mg)1、3、4、6和12个月使用1次。
适应证:用于控制性卵巢刺激(COS)方案中,进行降调节。
对于卵巢早衰患者,促排卵方案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卵巢储备功能、对药物的反应等进行个体化调整。常用的促排卵方案包括微刺激方案、高孕激素卵巢刺激方案、GnRH激动剂长方案和自然周期方案。促排卵药物的选择也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克罗米芬(CC)、来曲唑(LE)、促性腺激素(Gn)等。在促排卵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提高促排卵的成功率和试管婴儿的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