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主要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类型。原发性痛经通常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有关,而继发性痛经多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
1、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女性,主要表现为月经来潮前1-2天出现的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可能伴随头痛、恶心等症状。其发病机制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有关。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或屈螺酮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药调节激素水平。日常可通过热敷腹部、适量运动等方式缓解症状。
2、继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多见于育龄期女性,疼痛多从月经前持续至经期结束,且程度逐渐加重。常见病因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盆腔疾病,可能伴随性交痛、经量增多等症状。确诊需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或腹腔镜检查。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遵医嘱使用地诺孕素片、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等药物,严重者可能需要腹腔镜手术。日常需避免经期剧烈运动,保持会阴清洁。
痛经患者应注意经期保暖,避免生冷饮食,可适量饮用姜茶缓解症状。建议记录月经周期及疼痛特点,若出现疼痛加重、经期延长或异常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继发性痛经患者需定期复查,遵医嘱规范治疗原发疾病。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减轻痛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