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泪囊炎可能导致角膜溃疡甚至眼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新生儿泪囊炎主要由鼻泪管发育不全、继发感染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眼部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处理。1、鼻泪管阻塞
胚胎期鼻泪管下端残留膜未完全退化是常见原因,导致泪液无法正常引流。患儿会出现单侧或双侧溢泪,眼睑边缘潮湿,可能伴随黏液性分泌物积聚。对于单纯性阻塞,可通过泪囊区按摩配合抗生素滴眼液如妥布霉素滴眼液控制感染,多数患儿在6月龄前可自愈。
2、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侵入泪囊引发化脓性炎症。典型表现为内眦部红肿压痛,挤压泪囊区有脓液从泪小点溢出。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联合红霉素眼膏抗感染,严重者需全身应用头孢呋辛酯颗粒等药物。
3、先天性泪囊膨出
泪囊壁先天性薄弱形成囊性扩张,容易继发感染。特征性体征为内眦韧带下方出现蓝灰色囊性肿物,按压可缩小。早期可通过泪道冲洗缓解,若反复感染需行鼻内镜下泪囊造口术。
4、泪小点闭锁
泪小点发育异常导致泪液引流系统起始端阻塞,常合并泪囊炎。检查可见泪小点缺如或被薄膜覆盖。需先尝试泪小点扩张术,无效时需行泪小点成形术联合硅胶管植入。
5、全身性疾病关联
唐氏综合征或颅面发育异常患儿更易并发泪囊炎。这类病例往往伴有特殊面容及其他系统畸形,需多学科协作治疗。除常规抗感染外,可能需同期矫正其他先天异常。
家长发现新生儿持续流泪、眼睑粘连或分泌物异常时,应立即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洁眼周,避免强行擦拭。哺乳期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减少高糖高脂摄入。日常护理时注意手部清洁,患儿用品需单独消毒。若保守治疗2周无改善或出现角膜混浊等表现,须紧急眼科干预防止视力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