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恢复期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喂养、环境管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感染等方式护理。新生儿肺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吸入异物等因素引起,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肺炎恢复期需定期清理鼻腔分泌物,使用婴儿专用吸鼻器轻柔吸出鼻内分泌物。哺乳或喂奶后保持头高位15-20分钟,避免呛奶或反流。若出现呼吸急促或喉鸣音,可遵医嘱进行雾化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等。护理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刺激患儿。
2、合理喂养
恢复期应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母乳喂养者按需哺乳,配方奶喂养者每2-3小时喂养一次。喂养时保持45度角体位,奶嘴孔大小需合适。出现拒奶或进食量减少时,可尝试更换喂养姿势或使用特殊防胀气奶瓶。每日记录进食量及大小便次数,若连续两餐拒食或尿量减少,需及时就医。
3、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温度24-26摄氏度,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性物质,家庭成员中有呼吸道感染者需隔离。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并每日更换,使用中性洗涤剂清洗。睡眠时采用侧卧位或仰卧位,避免使用过厚被褥。
4、观察病情变化
每日监测体温4-6次,记录呼吸频率、肤色及精神状态。正常新生儿安静时呼吸频率为40-60次/分,若持续超过60次或出现鼻翼煽动、三凹征等表现需就医。注意观察咳嗽性质及痰液性状,出现青紫、嗜睡、反复发热等警示症状应立即就诊。
5、预防感染
接触患儿前需规范洗手,避免亲吻患儿面部。奶具、毛巾等物品每日消毒,患病期间避免接种疫苗。母亲若患乳腺炎应暂停患侧哺乳。外出时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必要时可使用婴儿车遮阳棚防护。家庭成员应接种流感疫苗、百日咳疫苗等。
新生儿肺炎恢复期需维持适宜室温,避免骤冷骤热刺激呼吸道。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建议继续母乳喂养以增强抵抗力。每日可进行3-5次抚触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开刚进食后。衣物应选择前开式方便穿脱,避免套头式衣物压迫胸廓。定期复查胸片或血常规,完全康复前避免与其他婴幼儿密切接触。若出现异常哭闹、体温波动或进食异常等表现,应及时联系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