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怀孕后可通过保持会阴清洁、调整饮食、局部用药、定期复查、避免滥用抗生素等方式治疗。霉菌性阴道炎通常由妊娠期激素变化、免疫力下降、阴道菌群失调、糖尿病未控制、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原因引起。1、保持会阴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避免使用碱性洗液或过度冲洗阴道。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清洗后阳光下暴晒消毒。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肠道细菌污染阴道。合并外阴瘙痒时避免抓挠,可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溶液坐浴。
2、调整饮食
减少精制糖及高糖水果摄入,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总量。适量增加无糖酸奶、大蒜、西蓝花等富含益生菌和抗真菌成分的食物。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诱发瘙痒。妊娠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
3、局部用药
妊娠期首选阴道局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阴道片、制霉菌素阴道栓等。用药前需清洁双手,睡前放置药物以延长作用时间。避免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妊娠早期禁用硝酸咪康唑类制剂。若合并外阴炎症,可配合使用红霉素软膏涂抹。
4、定期复查
治疗结束后需在孕12周、24周、36周进行白带常规复查。若出现分泌物增多、豆渣样白带复发,需及时进行真菌培养。妊娠晚期感染可能增加胎膜早破风险,需加强胎心监护。糖尿病孕妇应每周监测血糖和尿糖水平。
5、避免滥用抗生素
妊娠期禁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影响胎儿发育的抗生素。因其他疾病需使用抗生素时,应配合口服益生菌预防菌群失调。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孕妇需定期检测阴道PH值。既往有复发性霉菌感染史者,妊娠期可预防性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
妊娠期霉菌性阴道炎治疗期间需暂停性生活,配偶如有龟头红肿脱屑需同步治疗。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和穿紧身裤造成会阴潮湿。产检时主动告知医生用药史,分娩前需确保阴道炎症已控制。若出现宫缩频繁、阴道流血等先兆流产症状,需立即就医评估胎儿状况。日常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张力,但避免高温坐浴或阴道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