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季,不少朋友的双手容易被冻疮“盯上”。那恼人的红肿、瘙痒,不仅影响手部的美观,还可能带来疼痛与不适。为什么会在冬天长冻疮,一起了解一下。
长冻疮的原因
寒冷暴露
长冻疮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寒冷会导致皮肤血管收缩,减少血流,使得局部组织供血不足和缺氧。当回到温暖环境时,血管迅速扩张,血液回流加速,从而诱发冻疮。
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E具有促进皮肤细胞生长和修复的作用,是保护皮肤屏障的重要成分。当人体缺乏维生素E时,皮肤屏障受损,更容易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生冻疮。维生素E缺乏的原因可能是饮食不均衡,尤其是缺乏坚果类食物如杏仁、核桃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品。
血液循环障碍
血液循环障碍也是导致冻疮的重要因素。血液循环不良使得血液供应减少,无法及时为皮肤提供足够的热量以对抗寒冷环境。这可能是由于缺乏运动、久坐不动或某些疾病(如糖尿病、静脉曲张等)引起的。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发生冻疮的概率。
遗传因素
冻疮的发生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个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部分人可能由于遗传原因更容易患冻疮。
注意事项
01避免过度暴露
在寒冷环境中,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户外,特别是末梢部位。如果需要长时间在户外工作,应定时到室内温暖处休息,以恢复体温。
02谨慎使用取暖设备
使用取暖设备时,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直接烘烤皮肤,以免造成烫伤或加重冻疮。
03及时就医
如果已经出现冻疮症状,如红肿、疼痛、瘙痒等,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切勿自行涂抹不明药膏或药水,以免加重病情。
04温水浸泡
对于已经出现的冻疮,可以用温水(温度不宜过高)浸泡受影响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瘙痒。
05轻柔按摩
在温水浸泡后,可以对受影响部位进行轻柔的按摩,以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修复。但切记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加重皮肤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