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呈暗红色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表现,需通过胃肠镜检查、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止血处理、手术干预等方式处理。暗红色大便通常与痔疮、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肠癌、胃溃疡等疾病相关。
1、胃肠镜检查
电子结肠镜或胃镜能直接观察消化道出血点,肠癌患者可见菜花样肿物,溃疡性结肠炎可见黏膜糜烂。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无痛胃肠镜需麻醉师评估心肺功能。
2、调整饮食
急性出血期应禁食,恢复期选择低渣流食如米汤、藕粉。避免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增加铁元素补充预防贫血,可适量进食猪肝、菠菜。每日饮水量保持1500毫升以上。
3、药物治疗
溃疡出血可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蒙脱石散保护黏膜。感染性肠炎需诺氟沙星胶囊抗感染。出血量大时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注射液。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止血处理
内镜下可采用钛夹封闭出血血管,或喷洒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收缩血管。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需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介入科可行肠系膜动脉栓塞术控制大出血。
5、手术干预
肠癌根治术需切除肿瘤段肠管,溃疡穿孔需修补术。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或腹腔镜,术后需放置引流管。急诊手术指征包括每小时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或出现休克症状。
发现暗红色大便应立即记录排便次数和血量,保留样本送检。避免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长期贫血患者需监测血红蛋白,术后每3个月复查肠镜。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粪便隐血试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