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32周到34周血糖值高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定期产检等方式控制。妊娠期高血糖通常由胰岛素抵抗、饮食不当、体重增长过快、遗传因素、激素变化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妊娠期高血糖患者需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等。每日饮食应分为5-6餐,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等,有助于稳定血糖。蔬菜应占每餐总量的一半以上,水果选择低糖品种如草莓、樱桃等。避免食用含糖饮料、糕点等高糖食品。
2、适量运动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每次持续20-30分钟。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利用。运动时间建议安排在餐后1小时进行,避免空腹运动。运动强度以不引起宫缩、不感到疲劳为宜。若出现头晕、腹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
3、血糖监测
每日需进行4-7次血糖监测,包括空腹、餐前及餐后2小时血糖。使用合格的血糖仪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低于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6.7mmol/L。发现血糖异常波动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监测结果应定期向产检医生汇报。
4、胰岛素治疗
当饮食和运动控制效果不佳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常用胰岛素包括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等。胰岛素使用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注射部位应轮换,避免局部脂肪增生。使用胰岛素期间仍需配合饮食控制和血糖监测。
5、定期产检
妊娠期高血糖孕妇需增加产检频率,通常每1-2周检查一次。产检内容包括胎儿生长发育评估、羊水量监测、胎心监护等。必要时需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医生会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和胎儿状况调整管理方案。若出现胎动异常、宫缩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妊娠期高血糖孕妇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每日饮水量应达到1500-2000毫升,有助于代谢废物排出。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焦虑情绪影响血糖控制。注意会阴部清洁,预防感染发生。家属应给予充分支持,帮助孕妇建立健康生活方式。若血糖持续控制不佳或出现并发症征兆,应及时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