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冒可通过保持环境舒适、补充水分、调整饮食、合理用药、观察病情等方式护理。儿童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受凉、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过敏等因素引起。1、保持环境舒适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维持在20-24摄氏度,湿度控制在50%-60%有助于缓解鼻塞。避免儿童接触二手烟或刺激性气味。使用加湿器时需每日清洁水箱,防止霉菌滋生。夜间可适当抬高床头30度,减轻鼻腔充血。
2、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淡盐水或稀释果汁,每日饮水量按体重每公斤50-80毫升计算。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次。适当饮用蜂蜜水可缓解咳嗽,但1岁以下婴儿禁用。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表现,需及时就医。
3、调整饮食
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半流质食物,避免生冷油腻。可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或添加百合、银耳的羹汤。过敏体质儿童需回避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食欲不振时不必强迫进食,但需保证基础热量摄入。
4、合理用药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鼻塞严重时可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咳嗽痰多可服用氨溴索口服溶液。禁止自行使用复方感冒药或抗生素。用药后家长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
5、观察病情
每日监测体温3-4次,记录咳嗽频率、痰液性状。警惕持续高热超过3天、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重症表现。感冒病程一般7-10天,若症状加重或出现耳痛、面部肿胀等并发症,应立即就诊。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活动量。
感冒期间儿童衣物应选择透气棉质材料,根据体温变化及时增减。保持每日8-10小时睡眠,午休不超过2小时。恢复后需继续防护1-2周,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日常可通过洗手、接种流感疫苗等方式预防。若家庭成员出现感冒症状,应佩戴口罩并分餐进食,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饮食上可长期适量补充富含优质蛋白的鸡蛋、牛奶,以及含锌的牡蛎、瘦肉等食物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