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性呕吐是新生儿时期比较常见的现象。这是因为新生儿的胃肠道还比较幼稚,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完善,还不能很好地吸收食物。另外,由于婴儿的拍嗝技巧不够熟练,容易出现呛奶,导致婴儿口鼻之间的连接管道不畅通,使胃内食物胀气,进一步加剧呕吐。
因此,出现喷射性呕吐的现象是新生儿生理上的常见现象,如果仅是偶尔发生、呕吐量不大,婴儿精神状态良好,体重增长也正常,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持续出现、呕吐量明显增多,甚至伴有失水、体重下降、精神不佳等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新生儿的喷射性呕吐现象。
一、什么是喷射性呕吐?
喷射性呕吐是指婴儿突然发生呕吐动作,并且喷出来的呕吐物量比较大,甚至甩出好几口,射出远距离。此时,还伴有腹部痛、呻吟和肠鸣音加快等症状。这种呕吐现象通常在出生后的第一周开始出现,持续发生时间较短,通常在1-2个月内就会逐渐缓解。
二、喷射性呕吐的原因有哪些?
1.生理性原因:新生儿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胃部的容量很小,而且胃肠道的消化酶分泌不足,所以在吃奶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大量的胃气和刺激,由此引起喷射性呕吐。
2.饮食过量:喂养的次数和量过多,吃饱后胃壁张力瞬间增大,压力大的胃急速排放以适应新的需求,使得肚子里的奶液猛地涌出,引起呕吐。
3.姿势不正确:孩子喝奶时的姿势不正确,如吃的太快、吃时站立或者横着喂,会导致吞咽不顺畅而发生呕吐。
4.反复喂奶:如果婴儿吃完奶后不打嗝或拍嗝不彻底,胃内气体积累增多,胃壁扩张,进而刺激知觉神经,引起呕吐。
三、应该如何预防和处理喷射性呕吐?
1.正确的喂奶姿势:母乳喂养者应该采取趴着喂养法,奶瓶式喂养者应让婴儿在正确的角度倾斜,充分利用引力来排气。
2.低频慢速喂养:一次喂养量应该减少,每次喂奶间隔应拉长,保证婴儿消化道内不会产生过量气体,从而减少呕吐。
3.适当按摩背部:在喂奶过程中进行背部按摩,有利于排气及促进消化。
4.拍嗝好坏决定喷射性呕吐的发生:在喂完奶后要及时帮婴儿拍嗝,手法与频率正确,平均每次拍6-8下即可。
四、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
1.频繁呕吐:每天呕吐5次以上,或每周发生2次以上,呕吐量大,直接影响营养吸收和增长。
2.伴随其他症状:比如腹泻、体温超过38℃、皮肤黄疸、呼吸急促、肚子胀气,或婴儿表现为异常烦躁、睡眠不规律、无力等情况。
3.病史:如果家族中有类似情况,或宝宝出生前、出生时或新生儿期有病史、低体重或低血糖等异常情况,则需及时就医。
总的来说,新生儿喷射性呕吐现象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恐慌。但在平时应该注意适当的预防和处理,保证出现问题时及时就医,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