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能够生动地展现事物的真实面貌,成为互联网信息传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在平常上网浏览信息的时候,有些用户却经常爱抠同性质的图片,将其保存到本地,这样会导致存储空间被占用,同时也可能会引发一些卫生问题,比如图片中的细菌和霉菌。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需要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图片。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解:
1. 多利用第三方图片库
对于那些需要用到大量图片、海量图片库的网站或企业来说,选用第三方图片库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一些知名媒体、图片网站如Getty Images、Unsplash等,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资源,有不少免费提供使用的图片。当然,大部分免费提供使用的照片在引用名词上都要强调出处,因此在商业网站及正规文章中需要注明照片来源以及作者等相关信息。
2. 自制图片
对于个人博客、新闻稿创作者,如果遇到与当前所写内容相关性不高的图片,可以考虑自行DIY一下。其实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图片制作软件都十分好用,自制的图片在与目标网站同样高质量的访问量情况下,可以大幅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当然,图片的制作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耐心,创作者在制作图片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些教程和规范。
3. 避免抠图
有一部分读者经常通过抠图的方式下载网页上的图片,这种做法虽然看似简便,但实际上对于图片的质量和使用都有不少的限制。首先,抠出来的图片不管放大还是在不同设备中预览,都会失真或者发生位图破坏,同时也会占用额外的存储空间。其次,下载的图片可能会存在潜在的安全问题,比如图片中的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甚至还有可能会感染系统内部文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4. 图片的质量与大小
在对于网站进行外部链接的嵌入或者内部照片的使用上,都需要考虑到图片的质量和大小。如果图片的大小超过了网站的承载能力,可能会导致页面加载十分缓慢,最终影响阅读者的体验,同时也会影响访问量和流量。因此,尽可能地挑选像素高的图片,同时也不要超过保存带宽的承受能力。
总之,想要正确地使用图片,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考虑。在网页编辑和排版之前,一定要对于选用的照片来进行筛选和修改,避免出现不能篇幅之外的负面影响。只有真正做到了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图片使用,才可以真正地提升网站的质量,以及为访问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