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常伴随着发烧。那么手足口病发烧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一、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患儿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口腔溃疡等症状。其中发热是最为普遍的现象之一。
二、手足口病发烧的好处
1.抗病毒能力提升
手足口病病毒繁殖会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发烧是身体自我调节的一种反应线索。发烧时机体体温升高,加速免疫系统的反应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利于身体对手足口病病毒的抗击力。
2.促进病毒排出
病毒感染时,体内会出现发热反应。发热时机体体温升高,促进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对抗体内的病毒。同时,发热也会加速了身体内病毒的清除,有助于更快地排出病毒,使身体恢复健康。
三、手足口病发烧的坏处
1.身体不适
手足口病的患儿在发热期间常常会出现头疼、关节疼痛等症状,甚至出现肌肉萎缩,进食下降等。发烧可能会让儿童感到不适,这需要家长注意护理。
2.危及生命
虽然手足口病是一种轻微的疾病,但是在极少数情况下,手足口病病毒感染可能会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膜炎等,导致危及生命。
四、如何缓解手足口病病毒感染的症状?
1.药物治疗
口腔痛苦可通过涂布口腔黏膜的口腔麻醉剂缓解;发热高者,抗病毒药物常常可以在快速稳定病情的同时对身体的其他反应进行抑制。
2.膳食调理
宜多提供小口、微糖、流食、多次少量的清淡饮食,减少对消化系统负担,同时增加包括蔬菜水果、鲜奶、 豆制品、瘦肉、鸡蛋等在内的富含营养的食品。
3.保持清洁卫生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染和密切接触传染。家庭和托幼场所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及时通风换气和清洗消毒。
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发热,有益于病毒的清除和抵抗抗体的增强,同时也会给患儿带来不适,家长和医生应该重视护理,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帮助孩子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