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顺产的普及,恶露期已经成为产后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恶露期间,一旦出现非正常的鲜血情况,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以保障产妇身体的健康。
1. 什么是恶露
女性在怀孕期间子宫内会形成无菌环境, 包裹着胎儿及羊水。在分娩时,胎儿通过宫颈进入阴道,盆腔内的胎儿及羊水就会排出体外,随着胎盘的娩出,产妇子宫内膜组织会破裂出血,排出经期外的分泌物称为恶露。
2. 恶露期
产后第一天开始到产后第6周为恶露期。恶露有分为初恶露、中恶露、后恶露,初恶露是从产后第一天开始到第3天,中恶露是从第4到第10天,后恶露是从第11天至第6周。
3. 恶露的特征
恶露的颜色通常从红色、棕色逐渐变浅为黄色或白色,越来越稀薄,越来越少,直至消失。恶露期间有尿不尽的感觉,排尿时也有刺痛感,这是因为子宫的收缩会对尿道及膀胱有轻微的刺激。一些产妇在恶露期间出现流血情况,需及时就医。
4. 非正常出血情况
在产后恶露期间,因为自身身体状况不佳或伤口感染等原因,导致非正常出血的情况时常出现。当产妇在中后期恶露期间出现恶露明显不减,反而变多或间断性突然加剧的情况,就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1)产后出血
如果恶露期样子异常,产妇阴道排出物过多,超出正常范围,就需要密切关注并得到医生的治疗。产后出血也可表现为出血量少、颜色淡、时间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
(2)感染
在产后恶露期间,由于伤口感染等原因,容易引起宫颈管炎、宫颈糜烂等感染,导致产后恶露不易止血或不适当过多。此时产妇还伴有阴道异味、发热、乏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3)子宫破裂
子宫破裂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常见于生产时过度用力或异常运动的元胞性疾病,产妇有明显的下腹部疼痛、阴道大出血等症状,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5. 处理方法
遇到非正常出血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产后恶露期间,产妇要避免过度体力活动,注意保持卫生,勤换卫生巾,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健康恢复。
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产后情况的变化,可以有效避免和减少病情发生,减轻产妇的痛苦,加快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