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婴儿吃奶时,有时会不小心呛到奶水而危及到其呼吸健康,这时候拍背就是解决呛奶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拍背的方法与力度也需要注意,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正确拍背方法。
一、什么情况下需要拍背?
1. 婴儿吃奶时或者吐奶后出现呛奶;
2. 婴儿呛奶后引起喉部痉挛,出现喘憋、紫绀等症状;
3. 婴儿大哭后出现气喘症状。
若婴儿出现以上情况,则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拍背就是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能够快速地让婴儿缓解症状。
二、正确的拍背方法
1. 让婴儿俯卧在你的大腿上,头部稍微垂下;
2. 用一只手轻轻地托住他的下巴和脑袋,保持颈部处于中性位置,可以防止引起颈部伸张;
3. 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他的背部,拍打的部位应该在肩胛骨的中心位置,力度适中;
4. 拍打的节奏应一致,手掌需要紧贴着婴儿背部;
5. 拍打次数一般在3~5次左右,如还是没有反应便需要重新开始。
三、常见错误拍背方式
1. 拍的不到位:背部拍打位置选择不正确,照顾者一般容易选择上背部拍打,但实际上应该拍打肩胛骨的中心部位。
2. 拍打力度太大:拍打过程中使用过大力度容易伤害婴儿皮下组织和肝、脾等内脏的正常功能,轻度呛奶可以按摩宝宝的背部来缓解呛奶感觉,过度使用拍打手段容易引起疼痛。
3. 打的不够多:拍打次数不足,往往是指操作人员不耐心或者未达到效果再继续操作。应及时重复操作,如果仍未达到预期,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四、总结
呛奶问题对于新手父母来说是较为普遍的问题。而拍背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应该是新爸妈特别是新手妈妈们必须掌握的技能。但是,在进行拍背时,需要根据婴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其是否需要操作。在操作时,也要坚持规范的手法和动作,确保操作安全有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