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是指在体动脉血压值达到或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症状,其危害不容忽视。下面从低血压的原因及其危害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低血压的原因
1. 神经源性低血压
神经源性低血压是指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低血压,是低血压的一种常见类型。这种低血压多发生在站立、久站、低头等状态下。
2. 治疗性低血压
治疗性低血压主要指因某种疾病或药物治疗引起的低血压。如某些药物降血压、镇静安眠药、利尿剂等,都可能使血压过低。
3. 引起失血的低血压
这种低血压多数是在出血过程中引起的,如大出血、小儿失血及胃肠道慢性出血等,也会导致低血压。
4. 受紧张、惊吓、呼吸道急性阻塞及胸部外伤等所致的低血压。
二、低血压的危害
1. 大脑缺血
低血压会使大脑的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头昏脑胀、头痛、晕厥等症状,严重者可造成中风、短暂性脑缺血等。
2. 心血管系统损害
低血压会使心脏负担加重、血液循环不畅,同时还会加大心脏负荷,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是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疾病。
3. 其他内脏器官损害
低血压也会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如肾脏、肝脏等器官,甚至会导致肾衰竭等身体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低血压不可忽视,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等易发人群,应该重视日常的生活保健和对血压的监测,以及就医时告知医生血压情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