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属于肠道病毒感染,主要针对婴幼儿及小学生。随着手足口病的高发,有些家长并不清楚该疾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今天我们来进行详细介绍。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一般发生在夏秋季。手足口病对婴幼儿及小学生的影响较大,也会发生在成人身上,但较为少见。
手足口病的症状
1. 发热
手足口病的患者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轻者可达到摄氏38度,重者甚至可达到摄氏40度以上。持续时间一般为3-5天。
2. 口腔症状
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口腔炎疹,表现为舌头上有小疱,口腔黏膜也出现小疱,疱液清澈或带血,且十分疼痛。
3. 手足症状
手足口病的患者还会出现手足炎疹,表现为手心、脚底出现水泡或红斑,有些小水泡会成簇出现。手足部位皮肤脱皮也很常见。
4. 其他症状
患者还可能出现喉炎、咳嗽、喉头痛等症状。
手足口病应该怎么预防?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所以预防十分重要。
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定期做好手卫生,家长要定期清洁孩子的手,以避免病毒感染。此外,孩子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饭前便后及时清洁等。
2. 避免接触感染者
如果身边有手足口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打喷嚏、咳嗽、纠缠等方式与患者接触。
3. 增强免疫力
多晒太阳、充足睡眠是增强免疫力的好方法,合理饮食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抵御病毒的能力。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及小学生的危害较大,家长在日常中不仅要做好预防工作,还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处理孩子的不适症状。只有多方面做好预防才能避免手足口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