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是一种因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骨骼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中,小儿佝偻病是指发生在1-4岁儿童身上的佝偻病。由于小儿佝偻病症状不易察觉,容易被家长忽略,进而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佝偻病的早期症状及预防措施。
1. 摇晃步态
当孩子开始学步后,如果出现摇晃步态,家长要高度警惕,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尤其是在夜间存在痉挛性惊厥表现时,更应当及时就医。
2. 颅骨软化
小儿佝偻病患儿颅骨软化后,头颅会畸形变形,表现为枕部后突,头大额阔,前囟大,进行性增大等。严重者还可出现压痛、动眼肌麻痹等症状。
3. 面容呈“马面状”
小儿佝偻病患儿面部的表情比较僵硬、木讷,呈“马面状”,张口困难,口角下垂,唇内侧翻出,牙齿间隙宽阔,口唇干裂。
4. 胸椎后凸
佝偻病可导致胸部前后径加宽,呈“鸡胸”或“桶胸”形态。严重者还可出现胸椎后凸。
5. 腿部畸形
佝偻病患儿的腿部可出现X形、O形畸形,影响正常的行走和站立。
为了预防小儿佝偻病,家长应当根据以下几点进行预防:
1. 多晒太阳
太阳光是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因此每天都要让孩子适量晒太阳,从早上8点至下午4点是较理想的时间段。但也要注意避免中午时分直射的强光照射。
2. 合理饮食
饮食中应当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等有利于骨骼生长的营养元素。如鸡蛋、鱼肝油、牛奶、豆制品等。但要注意控制糖和脂肪的摄入,保证孩子健康的体重。
3. 注意孩子的活动
让儿童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增加钙的吸收和骨骼发育。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和过度疲劳。
总之,对于小儿佝偻病,及时预防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