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眼白部黄疸。事实上,黄疸常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2-3天,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超过一周,黄疸仍未消退,就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一、了解溶血性黄疸的症状
1.黄疸:
黄疸是溶血性黄疸的主要症状,通常会从婴儿的头部开始,逐渐向下扩散至全身。
2.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溶血性黄疸宝宝由于胆红素过多,会引起胆汁淤积,从而导致胃口变差,没有食欲,造成体重下降。
3.眼睛颜色异常:
尤其是白色部分,变为绿色或深黄色。
4.尿液变浅:
脱落的红细胞量增加,使得宝宝尿液变得比较浅色。
二、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方法
1.采光治疗:
采光治疗是最常见、最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病室内放置光源,病人躺在光源下受光,亦可使用特制荧光灯直接照射全身皮肤。采光时需要注意的是,光线不能直接照射到宝宝的眼睛内部,以防止损伤。
2.输血治疗:
若黄疸已达严重水平,血胆红素过高,光照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输血疗法。输血可帮助代谢掉胆红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输血时一定要选择正确的血型,避免出现免疫反应加重。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给病人补充肝功能,使得肝细胞代谢胆红素并排出体外。而针对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脑病,如浅昏迷症状,可采用模拟人血浆、盐酸鸟氨酸等治疗。
4.预防治疗:
溶血性黄疸的预防十分重要,减少贫血确诊率、进行Rh阴性母亲与Rh阳性新生儿的溶血病的预防是最关键的手段。
5.胆管引流:
对于发现高胆红素血症,肝功能低下的胆管阻塞性黄疸病人,手术胆管引流术是必须采取的方法。胆管引流术是使用X光透视或腹腔镜等技术,将阻塞的胆管内引流管,进行引流。
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不仅需要医生的认真治疗,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使治疗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