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尤其是3-6岁的儿童更易感染。本文将介绍手足口病的症状、预防和治疗。
一、手足口病的症状
1.发热
手足口病初期常伴有高热,可持续数日。体温可达39-40℃,需要及时降温。
2.口腔症状
手足口病的患儿常常出现口内疱疹、口腔溃疡等症状,嘴唇、口腔、舌头等处会出现痛痒、灼烧等症状,患儿往往不食或食欲不振。
3.手足症状
手足口病的患儿手脚会出现红色的疹子和水泡,伴有剧痛和灼热感。手部最集中的部位是手掌和手指背面、足部则集中在足底和脚趾。
二、手足口病的预防
1.勤洗手
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通过接触病儿的分泌物传染,在患儿家庭应注意勤洗手,以减少传染机会。
2.注意饮食卫生
患儿的衣物、餐具等个人用品要分类清洗,一次性餐纸巾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患儿不容易进食,应避免食物中过于刺激性的调料。
3.保持室内通风
勤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减少家庭内的湿气,消除病毒传播机会。
三、手足口病的治疗
1.口腔护理
口腔溃疡时,家长可用生理盐水类口腔护理液、氯己定等消毒剂进行口腔护理,加速愈合。
2.避免接触
由于手足口病是病毒性传染病,患儿的分泌物会引起家人的感染,所以应避免亲密接触。
3.药物治疗
发现患儿有发热或出现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按照医生开的药方配合就诊。
四、预防手足口病的注意事项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家长在更好地护理孩子的同时,应注意身边事物的环境卫生,保持清洁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手足口病没有明显的早期预警信号,家长应谨慎防范,一旦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