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空调变得越来越普及,但是这也让一些人感觉不舒服,导致感冒、头痛等不适症状。这种情况下,是属于风寒还是风热引起的呢?本文将为您解开疑惑。
一、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1.室内温度
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0~25℃,最高不要超过28℃,最低不要低于15℃。如果房间的温度太高,人的体温升高,血管扩张,导致出汗,减少体内水分,影响免疫力。如果房间的温度太低,皮肤毛孔收缩,血管收缩,导致血液循环变慢,从而影响免疫力。
2.室内湿度
人体所在环境的湿度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过低或过高的湿度都会不舒适。过低的湿度会让眼睛、鼻腔干燥,容易引发感冒、咳嗽、皮肤过敏等;而过高的湿度则容易滋生病菌,造成呼吸道感染。
二、空调温度的调节原则
1.渐进式降温
空调温度应该缓慢提高或降低,不要猛烈调节,因为空调必须吸收空气中的湿气,然后冷却室内空气,会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人体突然降温,让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冒。
2.调节空调湿度
空调在制冷时容易在室内制造负离子,负离子可以杀死细菌,对身体有益。可以购买带有增湿功能的空调,将湿度调整在40~60%之间,既能带来凉爽还能保护眼睛和呼吸道。
3.白天避免开空调
如果天气不是很炎热,可以白天不开空调,晚上再开启。因为人体的新陈代谢在晚间会稍微减缓,建议晚间温度设置在22~26℃。
三、空调感冒风寒还是风热?
1.风寒类型
轻微发热、头痛、流清鼻涕、咳嗽、身体酸痛等症状,体温36℃~37℃。这时候需要多喝温水、注意保暖,可以喝些感冒药,使身体很快恢复正常。
2.风热型
高热、头痛、口渴、干咳、痰黄、眼红、烦躁等症状,体温超过38℃。这时需要多吃清淡的食物,多喝水,可以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
总的来说,空调并不会直接导致感冒,更多是人自身的体质问题和室内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如果发现身体出现不适,可以及时调节空调,注意保暖和通风,有必要时就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