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截至6月3日,上海市共接种新冠疫苗近1800万剂次,其中已报告接种后死亡18例。
这一消息引发公众关注,对于疫苗接种的安全问题再度引起了关注。
事实上,这18例死亡是在接种不同的疫苗后出现的,且大多数是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目前,上海市疾控中心已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开展调查,初步判断疫苗本身并不是致死的原因。
此外,记者注意到,有的病例中已接种的疫苗和报告的不同。据悉,这是由于市民在接种后未告知医生真实情况或未及时上报等原因所致。
那么,这些死亡病例到底是何原因导致?有可能是违规操作导致。
疫苗接种如何安全有序进行
虽然新冠疫苗安全性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管局的批准,但这并不意味着接种过程中不需要注意事项。
首先,接种对象的选择很关键。根据标准,符合以下情况的人员不建议接种疫苗:对某种疫苗存在过敏反应的人员、妊娠期女性、正在感染和发热的人员。
其次,必须确保疫苗的质量和保存条件。疫苗若超过了保质期、保存条件不当等可能会影响疫苗本身的效果和安全性。
再次,注射操作应当规范且安全。医务人员必须对疫苗进行充分的振荡混合,同时要求接种者身体部位消毒并正确注射。
最后,接种人员需要明确告知接种疫苗的相关风险和注意事项。接种后,接种者应该观察自己身体的变化,如出现特殊现象需要及时就医。
现实中,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也会出现一些违规操作,如超时接种、超量接种等。这些违规操作会导致疫苗接种风险上升,并可能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
如何避免疫苗接种意外事件
为了保障广大民众接种疫苗的安全,以下几点大家需要注意:
第一,接种前要了解相关信息。在接种前,应该了解疫苗的名称、接种时间、接种对象等信息。同时,也应该关注有关部门的通告和相关媒体报道,尤其是对于新型疫苗应该谨慎。
第二,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接种。建议选择正规医院或接种点接种,切忌到乱搭档口接种疫苗,以免营造丁香或扣草等假象。
第三,接种前要做好适宜性评估。在接种前,应该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情况和病史,以免因个人健康状况不适合接种疫苗和抗生素等。
第四,接种后应该注意观察身体情况。接种后,应该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身体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接种情况。
总之,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是得到保障的,但这不代表接种就可以忽视相关安全性问题。既然已经决定接种,就应该注意事项,选择正规医院,避免违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