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的恶露是产妇排出的子宫内膜剥脱物,其颜色和量的改变可以反映出产后恢复的情况。恶露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颜色有所不同,本文将为您分别介绍。
一、大出血期(第一至三天)
1.颜色:鲜红色
在分娩后的一至三天内,产妇的阴道排出的恶露颜色为鲜红色,类似于月经来潮的情况。此时恶露量多、质地较稀,甚至可能出现大出血情况,需要格外注意。
2.产生原因
大出血期是由于子宫内膜在分娩时被剥脱,而且产后子宫在愈合的过程中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这个阶段的恶露颜色为鲜红色。
二、少量期(第四至十天)
1.颜色:棕红色
进入少量期后,恶露量逐渐减少,颜色也从鲜红色变为暗红色或棕红色,质地逐渐加稠,有时还夹杂着恶臭的气味,但不用过于担心。
2.产生原因
这个阶段的棕红色是由于分娩时毛细血管的破裂和组织的恢复造成,产后的宫颈、阴道及后产道的黏膜也需要较长时间愈合,所以颜色有所变化。
三、少量阶段(11天至40天)
1.颜色:黄白色
进入最后一个阶段,恶露量基本上已经停止,此时的颜色变为浅黄色或者黄白色。这表示着产妇的身体已经基本恢复,应注意保持休息,避免劳累。
2.产生原因
变换到黄白色主要是由于白种细胞排泄的脱落的子宫内膜、组织块和分泌物含有的物质混合,也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总之,恶露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逐渐加深,体积逐渐减少的情况,但是如果这种情况延续时间过长,恶露量过多,恶露时有恶臭气味,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