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来临,户外运动和旅游的人群也在逐渐增多。而狂犬病,作为一种病死率几乎百分之百的传染病,备受大家恐惧。狂犬疫苗则被视作控制疫情、保护人类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近年来一些声音却在质疑狂犬疫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甚至有医生公开表示反对。此时,我们需要如何正确看待狂犬疫苗,了解其究竟是否需要打,以及如何保障自身安全和健康呢?
一、狂犬病的危害性
由于狂犬病患者死亡率几乎为100%,因此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之一。狂犬病病毒通过动物(犬、猫、猴等)叮咬、抓伤人体传播,引起人脑组织炎症,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疼、恶心、呕吐、抽搐、痉挛等,最终会导致人死亡。一旦被咬伤,如果没有及时接种狂犬疫苗,患者病情会急剧恶化,难以挽回。
二、狂犬疫苗的作用
狂犬疫苗是一种有效防止狂犬病传播的疫苗。被狂犬病病毒感染后,人体需要启动免疫系统来产生对抗病毒的抗体。而狂犬病疫苗,就是将病毒灭活或者减毒后的病毒株注射到人体内,促使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抗狂犬病病毒的抗体,从而达到预防狂犬病的目的。
三、狂犬疫苗的种类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狂犬疫苗一般分为两种:人用狂犬疫苗和动物用狂犬疫苗。人用狂犬疫苗一般分为接种前和接种后疫苗,接种前疫苗主要用于旅游、探险等前往高危地区的人员接种。接种后疫苗主要是发生了狂犬病病毒暴露的人接种,以预防感染;动物用狂犬疫苗则主要针对犬、猫、猴等动物,用于预防动物传播狂犬病病毒。
四、狂犬疫苗的安全性
任何一种医疗应用的药物或疫苗都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但是,在临床实践中,狂犬疫苗已被广泛应用,安全性得到充分验证和肯定。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热、皮疹、咳嗽、乏力等,一般会在疫苗接种后数小时内消失,极少数病例可能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例如昏迷、抽搐、高烧等,但这样的病例极其罕见,每年报告的疫苗不良反应率非常低。
五、正确接种狂犬疫苗
旅游、探险的人员,尤其是经常接触猫、狗等动物的人士,应当及时接种狂犬疫苗,以预防病毒感染。在狂犬疫苗接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接种前应当告知医生自己的健康状况和药物过敏情况,尤其是孕妇或者有哮喘、支气管炎、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
2. 接种时必须咨询过医生,使用合格的疫苗产品,并按照指导剂量和时间接种。
3. 接种后应密切观察自身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4. 接种疫苗后,仍然要注意预防动物咬伤事件的发生,尤其是户外活动人员。
六、医生不建议打狂犬疫苗
和其他任何一种药物、治疗方法一样,狂犬疫苗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说,或许并不适用。比如有严重心脏病、哮喘、支气管炎、青霉素过敏等病史的人,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接种,并且严格控制剂量和时间。
然而,一些网上流传的“医生不建议打狂犬疫苗”的言论,却没有任何法律的或者医学的根据,属于错误的信息和迷惑消费者的行为,应当引起大家的警惕和注意。
在最后,我们必须强调: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之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狂犬疫苗,既能预防疾病,又能保障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