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和赤芍均具有养血调经、止痛作用,但白芍偏重柔肝止痛,赤芍长于清热凉血。两者均可用于月经不调、疼痛症状,具体应用需结合体质与症状差异。
1. 白芍的核心功效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主要含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成分,具有三大核心作用:平抑肝阳缓解胁痛头痛,养血调经改善面色萎黄,敛阴止汗治疗自汗盗汗。临床常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更年期潮热多汗,配伍当归、熟地可增强补血效果。
2. 赤芍的独特作用
赤芍为同属植物川赤芍的干燥根,性微寒味苦,专入肝经。含芍药内酯苷、鞣质等成分,其清热凉血功效显著,适用于血热妄行导致的牙龈出血、皮肤紫癜。活血散瘀作用优于白芍,可治疗跌打损伤瘀肿,常与牡丹皮、*地配伍增强解毒效果。实验证实其提取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
3. 两者的配伍应用
月经不调属肝郁血虚者,可用白芍12g配柴胡9g疏肝解郁;痛经属血瘀型宜选赤芍10g配延胡索8g活血化瘀。白芍配甘草组成芍药甘草汤,是治疗肌肉痉挛的基础方;赤芍配金银花可增强清热解毒功效,适用于痤疮红肿。两者均需煎煮30分钟以上促进有效成分溶出,脾胃虚寒者应加*姜调和。
4. 使用注意事项
白芍每日用量6-15g,便溏者需炒用;赤芍用量5-10g,孕妇慎用。现代研究显示白芍具有保肝作用但大剂量可能引起腹泻,赤芍可抗炎但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建议连续服用不超过2周,出现皮疹、腹泻应立即停用。药典规定两种药材需分开存放,避免有效成分相互影响。
正确使用白芍和赤芍需辨证施治,血虚阴亏选白芍,血热瘀滞用赤芍。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使用,常规保健可选用含芍药苷的成药制剂,避免自行大剂量长期服用。药材品质以条粗长、断面颜色均匀者为佳,霉变药材禁止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