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疫苗用于预防麻疹和风疹,接种后可能出现发热、皮疹等轻微反应,通常2-3天自行缓解。接种前需确认无免疫缺陷、怀孕或急性感染,接种后观察30分钟,避免抓挠注射部位。
1. 接种前注意事项
免疫状态评估是首要步骤。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化疗期癌症患者不宜接种。怀孕女性需推迟至分娩后,避免疫苗活性成分影响胎儿发育。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应暂缓接种,体温正常后再安排。对疫苗成分(如明胶、新霉素)过敏者需提前告知医*。
2. 接种后常见反应处理
约10%接种者会出现38.5℃以下低热,可物理降温或服用对乙酰氨基酚。5%-15%儿童接种后7-12天出现散在皮疹,保持皮肤清洁即可,无需特殊处理。轻度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通常两周内消退。注射部位红肿硬结可用冷敷缓解,避免热敷或揉搓。
3. 需就医的严重反应
高热超过39℃持续不退、全身荨麻疹或面部水肿提示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接种后出现持续性头痛、抽搐可能为脑炎前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虽罕见(发*率约1/3万),但发现皮肤瘀点、鼻出血应紧急处理。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喉头水肿表现需肾上腺素干预。
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风疹最有效手段,反应多数轻微且短暂。接种后保持接种部位干燥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记录疫苗批号与接种日期,完成两剂次全程免疫可获得97%保护率。出现异常反应时及时联系接种单位,保留医疗记录便于后续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