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表面凹凸不平可能由营养不良、真菌感染或外伤导致,需针对性补充营养、抗真菌治疗或保护甲床。
1. 营养不良
长期缺乏蛋白质、维*素A、B族维*素或铁锌等微量元素,会导致甲板形成障碍。典型表现为纵嵴或横沟,甲质脆易分层。建议每日摄入鸡蛋、深海鱼补充优质蛋白,动物肝脏和胡萝卜提供维*素A,全谷物与瘦肉含B族维*素,牡蛎和红肉补铁锌。持续缺乏需检测血清微量元素水平。
2. 真菌感染
甲癣(灰指甲)会造成甲板增厚、碎屑样凹陷,多伴随甲床分离。红色毛癣菌感染常见于脚趾甲,念珠菌感染好发于手指甲。外用5%阿莫罗芬搽剂每周2次,严重者口服特比萘芬片每日250mg,联合激光治疗可提升治愈率。保持手足干燥,避免共用修甲工具。
3. 机械损伤
频繁美甲打磨、指甲撞击或咬甲癖会破坏甲母基。表现为点状凹陷或波浪状不平,常见于拇指和食指。急性外伤后冰敷止血,慢性损伤需戒除咬甲习惯,美甲间隔至少2周。甲周涂抹维*素E油*促进修复,严重甲床损伤需进行甲母质手术重建。
4. 银屑病甲改变
约50%银屑病患者出现顶针样凹陷,甲板呈黄褐色油滴样改变。局部使用卡泊三醇搽剂配合窄谱UVB光疗,严重变形需注射得宝松。需与皮肤科联合治疗原发病,避免搔抓引发同形反应。
5. 其他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导致甲板横沟(博氏线),贫血时指甲呈匙状凹陷。建议检测TSH、血清铁蛋白等指标,糖尿病患者出现指甲凹凸需排查周围神经病变。老年人突发指甲改变应筛查心肺功能。
指甲持续异常超过两个月,或伴随甲周红肿、甲板脱落时,需进行真菌镜检和甲母质活检。日常避免过度接触洗涤剂,修剪时保留1-2毫米游离缘,观察新月弧变化可辅助判断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