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的症状*括鼻塞、流脓涕、头痛和面部压痛,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药物、手术或物理疗法。急性期以抗*素为主,慢性期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日常护理可辅助缓解症状。
1. 鼻窦炎典型症状表现为鼻塞、黄绿色脓涕,伴随嗅觉减退。头痛多位于前额或眼眶周围,弯腰时加重。部分患者出现面部压迫感,以上颌窦和筛窦区明显,可能伴有低热、咳嗽等全身症状。儿童患者常见持续性口呼吸和夜间打鼾。
2. 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类抗*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疗程7-10天。黏液溶解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可促进分泌物排出。鼻用激素喷雾如布*需连续使用1个月以上,能有效减轻黏膜水肿。急性发作期可短期使用减充血剂,但不超过7天。
3. 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鼻窦炎。功能性内镜手术可开放窦口引流,切除息肉等阻塞物。球囊扩张术创伤较小,适合上颌窦和额窦病变。严重病例可能需行全组鼻窦开放术,术后需定期冲洗换药3-6个月。
4. 物理治疗*括鼻腔冲洗,使用*理盐水或海盐水每日2次。蒸汽吸入添加桉树精油能缓解鼻塞。局部热敷面部可促进血液循环,每次15分钟。避免游泳、乘飞机等可能加重症状的活动,保持环境湿度40%-60%。
5. 饮食宜补充维*素C和锌元素,如猕猴桃、牡蛎等。辛辣*食物可能加重黏膜充血,应减少摄入。规律运动如快走、游泳可增强免疫力,但雾霾天需佩戴口罩。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至关重要。
鼻窦炎需区分急性与慢性类型,症状持续超过12周应考虑慢性化可能。及时规范治疗可预防并发症如眶内感染或脑膜炎。术后患者应每3个月复查鼻内镜,监测黏膜恢复情况。长期管理需结合环境控制与免疫调节,减少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