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约车等互联网经济新形态迅速发展,为更好保证司机权益,不少网约车平台推出了垫付规则,如果乘客不支付车费,平台就先行垫付。于是,有司机就此起了歪心思,“钻”平台规则的“空子”骗取钱款,来看一起案件↓
小谢是某知名网约车平台上的注册司机,以开网约车为职业的他,每天平均工作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去年年底,他从网约车平台司机的聊天群里听说一种省时省力又能快速赚钱的方法,即利用平台车费垫付规则虚拟跑单赚钱。群里的“老司机”向大家分享“经验”,只需要购入虚拟定位软件,在手机上插一个“小尾巴”来模拟gps行车轨迹,完成虚假订单后,就可以收到平台先行垫付的车费。
小谢将信将疑,在网上下单了虚拟定位软件,又买了几个“僵尸号”用来下假单。起先他尝试做了两单,发现事后垫付车费确实顺利到账了。尝到甜头的小谢准备“大干一场”,他也很谨慎,想到降低被平台发现的风险就必须控制频率,于是他几乎每周做一两单、每月做五六单,按照这样的规律持续刷单半年多,“跑”了五十几单,这些假单都是他在下单之后,在家“躺”着完成的。
今年上半年,杨浦区检察院在办理案件中发现,许多平台都有过被“薅羊毛”的经历,于是走访调研辖区内电商平台、网约车平台等,就运营安全、数据模型建设、异常订单排查规则等与企业进行充分交流,引导企业加强合规管理,谨防“全新升级”的违法犯罪手段,助力企业提升法律和技术防护能力。
该知名网约车平台经过数据规则设计后,筛选出司机谢某的大量异常订单,遂向公安机关报案。经检察机关审查认定,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谢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涉嫌诈骗罪。近日,杨浦区检察院依法以诈骗罪对谢某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