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肿大和扁桃体增生在病因、表现及处理方式上存在差异。扁桃体肿大通常由急性感染、慢性炎症、免疫反应、过敏原刺激或胃食管反流引起;扁桃体增生则多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环境暴露、免疫异常或腺样体肥大相关。
1、病因差异:
扁桃体肿大多为急性过程,常见于链球菌感染、病毒感染等病原体侵袭,表现为黏膜充血和渗出;扁桃体增生属于慢性病理改变,与反复炎症刺激导致淋巴组织异常增殖有关,可能伴随腺样体同步增大。
2、症状特点:
扁桃体肿大急性期可见咽痛、发热、吞咽困难,严重时出现化脓性渗出;扁桃体增生以长期咽部异物感、打鼾、睡眠呼吸暂停为主,儿童可能出现颌面发育异常。
3、体征区别:
肿大的扁桃体表面多充血水肿,隐窝可见脓性分泌物,触痛明显;增生的扁桃体呈对称性肥大,质地较硬,表面光滑,可能达到中线或超过腭咽弓。
4、检查方法:
扁桃体肿大需通过咽拭子培养明确病原体,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扁桃体增生需喉镜评估气道阻塞程度,睡眠监测可判断缺氧情况,必要时进行病理活检。
5、处理原则:
扁桃体肿大以抗感染治疗为主,细菌感染可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病毒感染则对症处理;扁桃体增生若影响呼吸或反复感染,需考虑手术切除,儿童合并腺样体肥大时建议同期手术。
日常需保持口腔清洁,淡盐水漱口可减少病原体滋生。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多摄入维生素C丰富的果蔬如猕猴桃、西兰花。睡眠时侧卧可缓解气道阻塞,肥胖者需控制体重。急性期建议休息并增加饮水量,慢性患者应定期耳鼻喉科随访,儿童需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或睡眠中憋醒等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