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没有收入的在校大学*来说,如果一个“轻松躺赚1000元”的机会摆在面前,你会心动并行动吗?而这一“动”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把自己身陷囹圄。
近日,达州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破获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让人没想到的是5名嫌疑人中,竟有3名均为在校大学*。
女子网上交友被骗33万 警方追查发现有大学*参与作案
1月30日,高新区公安分局接到市民唐女士报警称,自己通过某社交APP认识了一名男网友,该男网友自称从事证券工作,可以帮助唐女士理财投资。经过10几天的聊天,唐女士认为可以信任该男网友,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入了1000元,没想到几个小时后,便收到了本金共计1100元。看着这可观的收益,唐女士在男网友的劝说下加大了投入,10000元成功返现11000元。之后,唐女士累计投入到33万,男网友却多次以需要缴纳手续费、银行卡被冻结等多种理由拒绝返现,直到“拉黑”唐女士。此时,唐女士才意识到上当受骗,选择报警。
接到报警后,达州高新警方高度重视立即立案展开调查。经过梳理发现,高新警方摸排到了唐女士的资金流,并迅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杨某某。让办案民警吃惊的是,今年21岁的杨某某系重庆某高校在校大学*,当民警在学校找到杨某某时,杨某某表示自己并不认识唐女士,从未与唐女士在网上有过交流。当问到银行卡资金流向时,杨某某才供述了自己那份特殊的“*”。
办银行卡协助“洗钱” 本以为“躺赚”却面临“牢狱之灾”
原来,2021年春节期间,杨某某通过其亲哥哥认识了李某某(已被警方抓获)。李某某长期活动在贵州,从事帮助境外非法洗钱活动。李某某告知杨某某,他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招聘“*”,来钱快且轻松。即用自己身份证办理银行卡,便可以取得一张卡200元的报酬,多多益善。随后,杨某某找来4个好朋友,5人在短时间办理了30余张银行卡。
银行卡办理好后,就不断有来路不明的钱汇向卡里。杨某某及其朋友对频繁的巨额转账也有过怀疑,听到李某某无意中说起,这些转账并非合法收入时,他们也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自己只是开卡人,又不是使用人,法不责众”。
2021年3月,高新警方分别前往重庆、浙江、辽宁、湖北等地将杨某某及其同伙熊某、赵某、陆某、王某抓获。目前,5名嫌疑人均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刑拘。
警方提示:别为蝇头小利毁了大好前程
据办案民警介绍,最常见、最普遍的洗钱方式大多都是通过银行账户进行操作的。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把自己的银行卡的账号、密码提供给不法分子,他们就完全可以以你的名义进行洗钱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所以不法分子会大量发布代办银行卡的*信息,瞄准了以在校大学*等为主的年轻群体,利用他们没有稳定收入、社会经验不足的特点,忽悠他们办理银行卡,并将其出售。
在高额利益的诱惑下,不少大学*认为这个*简单轻松,自己办理银行卡又不需要什么成本,便一口答应。同时,大学*之间信息能够迅速传播,一些人尝到甜头会极力推荐给室友同学,这些都无形间滋*了“贩卖银行卡”的黑灰产。
警方提醒,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网银U盾等账户存款工具,保护好登录账号和密码等个人信息,不要出租、出借、出售个人银行卡、身份证和网银U盾等账户存取工具;要把银行卡与有效身份证件分开放置,以免一起丢失被盗刷,并影响办理挂失及补办卡片等手续;要及时举报违法犯罪行为,发现买卖银行卡和身份证的犯罪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配合公安机关或发卡银行做好调查取证工作。侥幸心理不可有,法律红线不要碰,别为蝇头小利毁了大好前程。(高航盛 记者 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