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炎确实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附睾炎起病急骤且症状明显,慢性附睾炎则病程迁延反复。主要有感染因素、尿液反流、外伤刺激、免疫异常、医源性操作等诱因。1、急性附睾炎
急性附睾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淋球菌等。患者会出现阴囊突发性剧痛、肿胀发热,可能伴随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查体可见附睾明显肿大压痛,阴囊皮肤发红。需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静脉给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并托高阴囊缓解疼痛。
2、慢性附睾炎
慢性附睾炎常由急性期未彻底治愈转化而来,表现为阴囊隐痛坠胀感反复发作,附睾局部硬结形成。症状在劳累或久坐后加重,可能合并精索增粗。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阿奇霉素胶囊,配合热敷或微波理疗。若形成脓肿或窦道则需手术切除病灶。
3、感染因素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是主要诱因,如前列腺炎、尿道炎等病原体经输精管逆行感染。特异性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可导致附睾干酪样坏死。需针对原发感染灶治疗,结核性附睾炎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联合利福平胶囊抗结核。
4、尿液反流
排尿时膀胱压力增高可能导致尿液经射精管反流至附睾,化学性刺激引发炎症。常见于尿道狭窄或前列腺增生患者。需解除尿路梗阻因素,必要时行尿道扩张术或前列腺切除术。
5、免疫异常
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参与慢性附睾炎发病,表现为附睾组织淋巴细胞浸润。可试用泼尼松片等免疫抑制剂,但需严格评估适应证。此类患者易反复发作,需定期复查附睾超声监测病情变化。
附睾炎患者应避免长时间骑车或久坐,穿着宽松透气内裤。急性期禁止性生活,慢性期适当控制频率。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若出现阴囊持续疼痛或发热,应及时就医排查睾丸扭转等急症。规范治疗前提下多数预后良好,但慢性患者需警惕生育功能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