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在计算安全期时仅仅依照月经周期的长度,而忽略了月经的实际情况,导致意外怀孕的发生。那么,什么是安全期?安全期的时间范围应该如何计算?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一、什么是安全期?
安全期是指性生活中女性不容易怀孕的一段时间。通常认为,月经来潮的第1天为一个新周期的开始,排卵期前5天到排卵后的第3天为安全期。
二、安全期的时间范围如何计算?
1. 排卵期的计算方法
排卵期是怀孕的关键期,因此想要避孕的女性一定要对自己的排卵期进行精准地计算。一般情况下,排卵期经过计算后为月经开始的第14天(在28天的周期中)。但实际上,每个女性的排卵期并不完全一样,主要受到个人月经周期的影响。
推荐计算排卵期的方法:
1)日历法:利用月经周期的长度和月经来潮的时间,计算排卵期。月经周期分为28天、30天和32天三种时间,一般情况下时长在26天至35天之间。例如,28天周期的女性,在月经来潮后的第9~19天是排卵期;30天周期的女性,在月经来潮后的第11~21天是排卵期;32天周期的女性,在月经来潮后的第13~23天是排卵期。
2)体温法:在每天早晨起床前,在腋下或口腔测量自己的体温并记录下来,直至一个月结束。排卵当天的体温会略微升高,这时候停止体温测量即可。在之后的几天内,女性排卵后的基础体温会在前一个时期的基础上上升,并会持续至下次月经来潮。因此,若在前一段时间内体温提升,就能了解排卵期已经来临。
2. 安全期的时间范围
一般来说,月经前5天、月经期间以及月经后3天是女性安全期的范围。在此期间内进行性行为,女性不容易受精,从而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怀孕。
三、安全期的作用与局限
安全期是一种较为简单的避孕方式,但也存在比较大的局限性。
1. 安全期并不是100%可靠的避孕方法,它依赖于女性自身周期的规律性和精准度。若排卵期发生提前或延迟,或月经周期的规律性受到影响,就会导致避孕失败。
2. 采用传统的安全期避孕方法,需要精准计算,否则易使情况失控。同时,对于初次性行为、月经不调,或者是月经未恢复的哺乳期妇女等群体,也不宜使用这种方法。
四、其他避孕方法
除了安全期外,女性还可以选择其他比较可靠的避孕方法,包括口服避孕药、避孕贴、避孕环、避孕套等方法。因各种避孕方法受到年龄、身体状况、妇科病史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采用避孕方法前,最好咨询专业医师建议。
总之,女性朋友们在选择避孕方法的时候,应该从自身实际情况和周围的情况出发,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并遵循操作规范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