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功能不足是指卵巢黄体分泌的孕激素量低于正常水平,导致受精卵不能正常着床或早期胎停。以下是该疾病的原因、症状、诊断与治疗方法。
原因
1.黄体形成障碍:由于卵巢生理或病理原因,卵泡不能充分发育成为黄体,孕激素分泌不足。
2.黄体萎缩早期:黄体在生理周期结束后,由于黄体生成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前期分泌周期早结束。
3. 黄体化未完成的受精卵:黄体化失常或未完成,造成孕激素分泌异常,从而导致黄体功能不足。
症状
黄体功能不足的症状与早期流产类似,如妊娠期间阴道出血或褐色分泌物、下腹坠痛、关节疼痛、乳房胀痛等。
诊断
1. B超检查:用于确定黄体期内卵巢是否具备发育形成黄体的条件。
2. 血荷尔蒙检查: 定量检测黄体酮和孕激素的水平。
3. 子宫内膜活检:对黄体期出血或褐色分泌物可直接取样进行组织学检查来确定基底膜完整度及上皮状态。
治疗方法
1.黄体期给予孕激素替代:黄体期给予口服或肌内注射孕激素替代治疗,有助于维持黄体功能,提高着床成功率。
2.改善生活方式:减少壓力,有一定的帮助;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注意饮食平衡。
3. 促排治疗:将控制卵巢功能的药物用于治疗。在排卵周期的某一天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等激素,则卵泡会同时发育,形成多枚卵子,从而提高生育成功率。
总之,黄体功能不足病因复杂,治疗也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若早期检查并得到正确诊断,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