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一种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4天开始出现,经过7-14天左右的时间可自行缓解。母乳喂养是母乳性黄疸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只要及时采取措施,大部分宝宝都能得以健康成长。那么,母乳性黄疸怎么治疗比较好呢?
一、观察情况
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危及生命,因此,在治疗之前,应查明黄疸原因、病情轻重及并发症等,必要时请专业医生诊治。同时家长也要学会观察宝宝的一些表现,如黄疸的颜色和程度、喂养的情况、大小便等。如果出现黄疸加深、吃奶减少、大小便减少、哭声减弱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二、有效喂养
母乳喂养一定要坚持,同时还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和膳食平衡。让宝宝尽量多吃,加强母乳泵奶,同时帮助宝宝排油排便,在喂养时将宝宝头部朝向阳光下以增加通过皮肤排出胆红素的机会。如果宝宝无法吸吮或者乳房的乳头受到伤害,可以适用吸管、勺子等喂养方法,保证宝宝足够的摄取。
三、治疗方法
1.光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特定波长的荧光灯照射宝宝的皮肤,使母乳性黄疸的胆红素在皮肤内转变成水溶性的胆红素,然后通过尿液和大便排出体外。
2.针刺:也称为扎胆汁,通过胆管抽取宝宝的胆汁用于检查胆红素浓度。这种方法能够将母乳性黄疸减轻到相对较低的程度。但是由于胆刺疼痛、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因此通常不作为常规治疗方法,只在需要时才使用。
3.药物治疗:目前已经有一些药物用于治疗母乳性黄疸,如红霉素和酮康唑等,但是由于药物对宝宝的不良影响和副作用等原因,目前已不被推荐使用。
四、家庭护理
1.日常护理:保持宝宝清洁、干燥和舒适,观察宝宝的大小便情况,及时更换尿布和排泄物,以免造成尿布皮炎等皮肤疾病。另外,家长应该尽量控制宝宝的环境温度和湿度,避免太热或太冷,避免过度裹被。
2.多晒太阳:如果黄疸程度较轻,可以利用阳光帮助宝宝排除胆红素。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4点期间,让宝宝进行适量的阳光浴,同时控制好时间和长短。
以上是治疗母乳性黄疸的几种方法和家庭护理方式,家长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宝宝的药物安全,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黄疸会很快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