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可能引发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慢性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肝功能异常、血栓栓塞性疾病、肺心病。
1、慢性肾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导致肾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少尿、水肿等症状。治疗需控制液体摄入,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严重者需透析治疗。
2、心律失常:
心肌重构和电解质紊乱易诱发室性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头晕,可通过动态心电图确诊。治疗*括纠正电解质紊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植入起搏器。
3、肝功能异常:
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肝淤血,转氨酶升高。患者出现食欲减退、黄疸。治疗以改善心功能为主,辅以保肝药物,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
4、血栓栓塞性疾病:
心腔内血流淤滞易形成血栓,脱落可引发肺栓塞或脑梗死。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或偏瘫。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已发*栓塞需溶栓治疗。
5、肺心病:
长期肺淤血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代偿性肥厚最终失代偿。典型症状为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治疗需积极控制心衰,使用肺动脉扩张剂,晚期需氧疗。
心力衰竭患者应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选择低脂高蛋白饮食,多食新鲜蔬果补充钾镁。根据心功能分级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剧烈活动。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下肢水肿明显需及时就医。